2013年7月13日 星期六

迎賓的大崩崗

        大崩崗

        從進入關西交流道,順著坡往下,前方的山景就可以看見崩山,綿延的綠帶硬是缺了一大面,露出一大片黃土山壁,這個特殊的景象,關西人叫「大崩崗」(客語),就是大面積山崩的直譯,意思是「大懸崖」。它沒有正式的命名,只有當地人不知從何開始以它的形象就直接命名。當然早在很久很久以前它就已經在那兒了,比任何人都早到,與鳳山溪相伴為鄰。如果它有靈的話,不知會不會抗議,希望取個好聽的名子。例如它圓如鏡,就叫做圓鏡山,或是它與鳳山溪緊緊相鄰,叫做鳳麟山,或是以客家人按形象命名的習慣,叫做「大圓壁」(客語)都好,如果有好的名字,在關西定位上能更加鮮明。
         民國82年,在它的正前方,開通了交通繁忙的關西交流道,而外地人進入關西的第一眼大致是它了,索性就叫它「迎賓的大崩崗」吧!就這樣,給特別的地景,賦予新的作用及說法。但是在關西的門面之處用「崩」來迎「客」,這說得過去嗎?當初在這保守的小鎮是如何決策關西交流道設置於此呢?小鎮的命運因此就被它隱隱的牽動著嗎?這後面就嗅到了點玄學的味道。多年之後,回頭一看,真有牽動著小鎮的命運呢。

一般人是由上往下看懸崖,但它則是由下往上看居多;有路人、有釣客、耕田的農夫,都是抬頭仰望。除了早年種茶,有茶路可以通往山頂。如今茶路早已沒於荒煙蔓草間了。
        
「大崩崗」下方正是鳳山溪河道,遠古時期曾今是座山,由於它的退讓,成就了關西最肥美的河谷農田
        「大崩山」位在南山里,早年是關西最富有的區域。鎮內耆老曾說:「小時候家族裡請風水師,我很有興趣所以都跟在後面邊聽邊學,風水師談到住在這裡是可以發家致富,但因為「大崩山」會有沖剋,所以宗族間會有內鬥........」。六十年前的一段話,如今卻早已應驗。是當年風水師並未能化解,亦或是「大崩山」沖氣強大非常人所能解呀。現在它的下方已經佈置許多消波塊來防止河水侵蝕。
        平時該地的鳳山溪水是潺弱平和,碧波蕩漾,卻可映入「大崩山」倒影,下遊不到五十公尺處便有一座「無名橋」,可觀其之氣勢;橋旁有二座水車灌溉不息,橋下是釣友們溪釣的熱門地點,此外河道旁也可享受撿拾「關西黑石」的樂趣,身處於其間猶如置身於畫中,讓人不經意的駐足與融入。